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Ya or Nay on Bernanke's Next Term?

New York Times, 1/22/2010, "Bernanke’s Bid for a Second Term at the Fed Hits Resistance" By SEWELL CHAN and DAVID M. HERSZENHORN

Ben Bernanke 的任期 Fed 主席任期到這個月底 (他即使不當主席也還是 board of governors 一員,該職務任期到 2020 年),目前在參議院裡面贊成和反對的聲音都有,而且目前已經傳出民主黨可能開放讓黨籍參議員自由投票的聲音。

從 Massachusetts 那一席參議員補選失利後,Obama 一方面修正健保政策,但是在其他經濟政策上越來越向傳統的民主黨政策靠攏。說穿了很簡單,目前美國失業率還是在 10% 左右,主流民意期望所有施政重點都應該在這裡著手。健保政策本來就是個錢坑,現在不是推動的好時機。至於 Bernanke 這部份,一半是掃到颱風尾,被 Wall Street 給惡整了;另外一部份則是他跟 Greenspan 的歷史共業,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能夠在適當時間調高利率,被認為是房價泡沫化的元兇。

我個人同意 Mishkin 教授的看法,他認為 Bernanke 在 2008-2009 的政策很可能讓我們躲過了一個大災難。但是也無法否認這整個 bailout 過程給民眾的觀感太差,現在更有可能收的不夠快,說不定已經建立一個 bailout bubble。景氣衰退並不全然都是壞事,在這個過程中體質不佳的金融機構和公司會被淘汰出局,可以讓資源重新配置,讓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更有效率。有些規模太小,經營不佳的小型金融機構在這次不景氣之中退場 (去年美國破產的銀行超過百家),但是幾家大的金融機構其實問題不少,卻因為規模太大而沒有倒下。在鋒頭過後,反而因為市場資金浮濫而有亮麗獲利,更發出了大筆的 bonus。在失業率仍然高居不下的時刻,main street vs. Wall Street 由前者佔上風也不令人意外。

Bernanke 的政策跟傳統的民主黨思維並不完全一致,Obama 在民意壓力下,是否會留住 Bernanke 和 Geithner 還很難說。而在共和黨這一邊,讓 Obama 灰頭土臉固然對他們來說有政治利益,但是 Bernanke 是當初 George W. Bush 總統任內提名,政策其實也不至於和共和黨方向相左。如果換了一個主席,新的政策方向未必會比 Bernanke 更能讓共和黨滿意。

我的猜測是如果在月底 Bernanke 的去留能夠決定,他大概是從朝野兩黨都拿到選票然後低空飛過。另外一種可能是到時候仍然無法打開僵局,導致主席位置暫時出缺。如果這種狀況發生,到底是由 Bernanke 還是讓副主席 Donald L. Kohn 暫代沒有人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Bernanke 即使只是 board of governors 的一員,仍然會發會非常大的影響力。Fed 裡面是採委員制,即使是主席也不是說了算,必須要說服其他的 board of governors 成員。Greenspan 是個很能夠說服別人的人,Bernanke 我不清楚,沒有聽到別人第一手的接觸印象,不過可能差別不大。

在塵埃落定之前,市場的不確定性很大,可能波動性在接下來這一個星期會變得比較高。就算最後換人做,我的猜測是最多在對 Wall Street 的金融機構管制方面鬆緊有別,應該不至於在貨幣政策方面有太劇烈的改變。長期來看,美國經濟的走向應該不會有太劇烈的改變。

3 comments:

Mobi said...

我個人支持Steve Keen的看法,直接節錄於下:
"If this were just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then it would be no big deal. But because they ignored the obvious role of debt in caus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neoclassical economists have stood by while debt has risen to far higher levels than even during the Roaring Twenties.

Worse still, Bernanke and his predecessor Alan Greenspan operated as virtual cheerleaders for rising debt levels, justifying every new debt instrument that the finance sector invented, and every new target for lending that it identified, as improving the functioning of markets and democratizing access to credit."

http://www.debtdeflation.com/blogs/2010/01/24/debtwatch-no-42-the-economic-case-against-bernanke/

如果用Volker取代Ben(雖然他大概太老了),應該會好一些。

CCLu said...

Paul Volcker 人雖老 (出生於 9/5/1927),他去年才又剛訂婚,而且現在也在 Obama 政府裡面擔任 Economic Recovery Advisory Board 的主席,並沒有在退休養老,仍有相當的影響力。

對於 Steve Keen 的看法,我無法全盤接受。負債這東西對於整體社會來說是零和的,有人借,有人貸,整體的供給是零。如果以單一國家在全世界的角度來看,或是個人在整體社會的角度來看,當然有負債過高的可能,但是那也必須連結資產一起來看,這部份學界和業界也一直在研究。

資產的泡沫化在理論上比較清楚,雖然實務上以及實證上並不是那麼容易判斷,不過最起碼我們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情。負債到底怎麼樣算是太高,並不是個容易直接判斷的東西。以公司為例,當我們『判斷』負債過高時,在 ROA 或 Sales/Total Assets 這些地方也都會出問題。把負債挑出來說是問題的核心我不覺得是個好主意,直接攻擊資產泡沫化這個點就好了。

Mobi said...

有關債務問題大概是一般經濟學家和鄉民看法最分歧的地方吧,資產泡沫化和負債問題應該是一體兩面,資產泡沫化是經濟學家的語言,債務問題鄉民就很容易理解。

如果銀行借錢都沒有抵押,資產當然立即泡沫化,但銀行再笨也不能公開這樣幹。但銀行如果借你八萬元去買當下價值六萬元的房子,只要利率夠低,大家還是很高興,經濟也很好,但過幾年房市當然就泡沫化,像我2003在米國買房子基本上就是這樣,幸好在2007年發現情況不對就趕快脫手。Fed Chairman應該不是只是設定利息然後看看CPI吧,如果是這樣他當然看不到問題,因為在米國mortgate也沒有算在CPI裡面(好像以前有算後來改了),監督整體銀行體質借貸都是他的責任,光是CDO,CDS,MBS這些東西就夠Ben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