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2, 2011

Moody's Cuts Ratings on Three Big U.S. Banks

New York Times, 9/21/2011, "Moody's Cuts Ratings on Big Banks"

Wells Fargo, Bank of America 和 Citigroup 都被 Moody's 降級,這跟美國長期政府公債信用評等被降級是不一樣的事情。由於美國政府公債長期維持 AAA 信用評等,因此常被視為無風險資產的代表(以美金計價而言,若以其他外幣計算仍有匯率風險)。許多金融機構在法規要求下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低風險資產,所以流動性高的美國公債自然成為理想的目標。

當 S.&P. 將美國的信用評等降級後,Moody's 並沒有跟進。在一般情況下,S.&P. 和 Moody's 這兩家如果有一家將某個機構信用評等降級後,另外一家不久多半會跟上。Sorkin 的書 Too Big to Fail 中引述 AIG 的前 CEO Willumstad 的說法是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不只在信用評等上,證券分析也往往有類似的現象。只要業界龍頭或是領先者先開口發表意見,其他人會逐漸跟上。在眾人皆醉的情況下,你能夠獨醒當然好,但是大家都醉了也沒事。如果你的意見跟別人都不一樣,就要小心是不是眾人皆醒你獨醉,一個弄不好工作就丟了。不過美國政府信用評等降級不是這麼簡單。首先,一般信用評等公司要評估單一公司人力就已經稍嫌不足,評估國家財力的人力通常是不夠的。這些評等除了資料收集分析之外,還有不少的 "gut feeling" 參雜其中,政治判斷自然也少不了。如果只有 S.&P. 一家將美國政府降等,Moody's 不跟上的話,金融機構還可以以尚有一家評等公司將美國政府長期公債維持在 AAA 評等,毋需出脫手上公債改持其他 AAA 等級資產。假如這兩家都把美國政府降級,那事情就大了。如果修改法規讓金融機構不受到原先必須持有相當比例 AAA 等級資產的限制,會為整體金融制度留下一個很大的漏洞。假如只為美國公債例外開放,那會影響到原有規則的一致性 (integrity),比較可行,但是在精神上不可取。如果抱住舊有規則不動,那麼我們所認識的資本主義就可能會崩潰了。中國雖然持有美國政府公債數目很多,但是當他們威脅要減持美國公債時,大家也只是當作笑話聽聽,沒把他們看成是認真的。中國人民銀行裡面的人不是傻子,他們當然知道如果拋售美國公債後果是什麼。但若金融機構因為監管法規必須要拋售美國政府公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由於後果太過嚴重,所以無論如何不至於走到這一步,這才是真正的 too big to fail。

公司債這邊跟政府公債有些不太一樣。首先是影響規模不同,這幾家銀行雖然可能 "too big to fail",不過若是只有其中一家出事 (最可能的目前看來是 Bank of America),還真的有可能沒有人救。在 Bear Stearns 被 JP Morgan Chase 收購、Freddie Mac 和 Fannie Mae 被 Department of Treasury 強力接管後,美國國會對於 Federal Reserves 和 Department of Treasury 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當時還是 Bush 政府執政,Secretary of Treasury Hank Paulson 是 Goldman Sachs 出身,信奉自由市場的銀行家。他們做出這種違反自由市場意志的事情並不是正常情況下他們會有的政策思惟,最後在國會裡面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不支持。這也種下了接下來 Lehman Brothers 遇到困難時政府不願主動出面的因。在 Lehman 申請破產後,氣氛又為之改變,接下來政策又往天平的另外一頭倒,政府打開錢包的速度甚快。不過在 2009-10 年景氣復甦過程中,有許多投資銀行因為發出過高的紅利被媒體和政治人物批評,現在政策方向很明顯的又倒回來 Lehman Brothers 出事前那樣的氣氛,甚至更有過之。在目前的情況下,Moody's 以美國政府可能不會在銀行出事時出手救援有他們的道理在。

不過不管 S.&P. 接下來是否跟上,Moody's 對於這三家銀行降低評等都會有實質影響,跟早先 S.&P. 對美國政府公債降低評等效果多屬心理面是不同的。除了這三家銀行的債券殖利率會上升,使得他們籌集資本的成本提高外,對於原先需要提出抵押品 (collateral) 的借款和公司債來說,他們很可能因為一家評等降低就需要提出更高的 collateral 給債權人,等到兩家都降等後還要提存更多,這些快的話都有可能在一個星期之內就要處理。Bank of America 前一陣子才傳出有籌集資本的需要,他們所受到的打擊是很直接的。其他兩家情況可能好一些,Citigroup 是三家裡面唯一一家長期債務沒有受到影響,被降等的是短期債務的公司。短債主要是受流動性的影響,受到公司或銀行長期營運規劃的影響較小。Citigroup 在 2008-09 年就已經把債券部門幾乎砍掉重練了,照理講他們現在應該沒有 Bank of America 那麼脆弱。除非出問題時 Ben Bernanke 和 Timothy Geithner 完全撒手不管,否則就算是把 Wall Street 這些投資銀行湊在一起想想辦法,Citi 應該也還可以過的去。Wells Fargo 在次級房貸上受傷頗重,Illinois 的檢察長還在 2009 年時控告他們誤導非洲裔和拉丁裔這些少數族群使得他們大量的借貸次級房貸來買房子。我對於他們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不過想來次級房貸的傷到現在應該還沒恢復。由於他們在股價上的表現是這三家銀行裡面最好的,大概一般投資人的判斷是影響有限。BAC 的股價昨天掉 7.54%,據 Dealbook 的說法是在降等之後下午稍早的時間掉了 3.7%;C 在降等之後還維持在原先價位一段時間,兩點多以後往下掉,最後比起下午稍早的價格掉一塊多,大約跟一整天從開盤掉下來的幅度相當;Wells Fargo 也是殺尾盤,跟整體市場受到 Fed 政策影響的關係還大一些,降級後他們的股價甚至還微幅上升一段時間。

JP Morgan Chase 是美國的四大銀行這次唯一沒事的一家。最近 Jamie Dimon (JP Morgan 的 chair 兼 CEO) 到處趴趴走上新聞,還不時在媒體上放炮,他們的情況有多好我們稍微保留一下。不過話又說回來,Dimon 本來也就是張開嘴巴後就閉不上的人,他碎碎念未必代表公司有什麼事情就是了。

Moody's 將這三家銀行降級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恐怕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反應完畢的。我們先注意看 BAC 會不會因此在籌資和應付 collateral 需求上面有問題,再走一步算一步。如果 S.&P. 不跟上來將他們降級,沒有事情的話大概一個星期左右我們可以約略確定。我們現在能夠確定的是事情不是今天過去就結束了,接下來幾天還要看 BAC 的 CFO 算出來的數據如何才知道會不會有更負面的效應出現。

No comments: